ESPL:卫星影像揭示阿拉善沙漠面积的时空变化

时间:2025-02-24浏览:114


荒漠化被定义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阿拉善沙漠高空间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荒漠化监测以及准确的面积量化等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近日,地科院硕士研究生李婷与导师汪远伟博士对阿拉善沙漠面积的时空变化及荒漠化强度进行了分析,为区域荒漠化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团队利用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基于反照率和表土粒度指数(TGSI),通过荒漠化差异指数(DDI)模型,开发出一种用于高分辨率、大规模荒漠化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结果揭示了荒漠化面积的时空变化,并确定了各种因素(温度、降水、牲畜总数)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荒漠化土地在整个研究区域中所占比例最小(年均2.00×104 km2,占比7.8%),而重度荒漠化土地所占比例最大(年均7.88×104 km2,占比30.9%)。在过去20年里,极重度荒漠化(平均每年减少251 km2)和中度荒漠化(平均每年减少230 km2)面积大幅减少,这表明沙漠治理卓有成效。从区域来看,在沙漠治理方面,应高度关注腾格里沙漠东部;从时间上看,需特别留意夏季。放牧对非荒漠化地区恢复的影响有限,而自然因素对荒漠化进程有着相对显著的影响。高温会加剧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而降水增加则起到相反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141U23A2010)的资助。

1 阿拉善沙漠位置(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及国家气象站分布

2 20年不同程度荒漠化的面积变化

论文信息:

Li, T., Wang, Y.*, Fan, X., Wang, L., Li, X., Zhao, L. et al. (2025)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desertification areas in the Alxa Desert obtained from satellite imagery.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50(2), e7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