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基于国产卫星的丝绸之路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24年度汇报会在我校举行

作者:张文杰发布时间:2025-01-17浏览次数:10


2025112日,地理科学学院张文杰副教授作为任务/课题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基于国产卫星的丝绸之路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预警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24年度汇报会议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展示项目年度进展,促进合作单位间的深入交流与协作,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责任专家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增元研究员和特邀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李建东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主任盛敏教授,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副所长叶曦研究员,长安大学科技处处长黄观文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部复杂环境智能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潘成盛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董昌明教授、地理科学学院赵成义教授和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谢勇教授等担任评议专家。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处王小曼副处长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建东教授主持。

该项目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短板,尤其针对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国产卫星构建高效遥感监测体系,项目突破了空天地立体监测组网、生态要素智能提取、多源数据融合及关键参数反演等关键技术,为生态监测和预警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研究成果不仅致力于解决乌方生态数据获取的难题,还计划推广至 “一带一路”其他国家,进一步提升我国遥感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闵锦忠教授致辞,他表示学校将继续全力支持该项目的推进,并希望以此为纽带,深化与合作单位的紧密联系。

接着,项目负责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笛教授详细汇报了2024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预警平台的初步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突破以及在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应用示范进展。

然后,与会专家进行指导,他们对项目进展给予高度肯定,并围绕生态要素提取算法优化、多源数据融合精度提升及平台智能化改进提出建议。领域内知名专家,对项目的生态要素提取算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平台智能化水平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周笛教授和张文杰副教授就专家意见进行了回应,并表示项目团队将充分吸收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优化技术细节,确保项目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监测需求。会议还明确了2025年度计划,包括提升监测精度、优化体系及加强国际合作。预计成果将涵盖遥感监测平台构建和方法优化,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闵锦忠致辞

周笛教授做年度汇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李建东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主任盛敏教授


张文杰副教授回应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