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化与环境”研究团队取得新进展

作者:郭政发布时间:2024-10-25浏览次数:10

全球超过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8%。城市化过程持续改变地球表层物质、能量、人口的流动格局,带来系列环境效应。地理科学学院陈爽教授带领的“城市化与环境”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对碳氮能循环影响和社会-生态系统动态耦合机制研究,2024年取得新进展,在城市群建筑物质存量估算、城市氮磷物质流动分析、表面城市热岛全年变化规律、建筑光伏潜力评估等方面形成创新成果。

★★★

《城市群建筑物质存量精确高效估算方法》

梁涵玮副教授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IF:11.2期刊发文,创新性地结合夜间灯光遥感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更为精确、高效且具有高分辨率的建筑物质存量估算方法。通过此方法,研究团队在1km像素尺度上成功绘制了长三角地区建筑物质存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图。在此基础上,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物质存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建筑物质存量估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还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第一作者:王雨轩    通讯作者:梁涵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esconrec.2024.107925

★★★

《低发展城市氮磷循环过程及可持续管理策略》

郭政老师和陈爽教授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发文,以东非典型城市坦桑尼亚为案例,通过构建城市氮磷代谢模型来量化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系统氮磷流动过程,探讨不同情景下城市氮磷进出、潜在可回收量及水体排放,提出适应于地方的氮磷养分可持续管理措施。

第一作者:郭政    通讯作者:陈爽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jiec.13492

★★★

《表面城市热岛强度全年变化双峰模式规律》

杨小山教授和陈爽教授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IF: 10.5)发文,选择全球28个代表性城市,分析表面城市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SUHII)的全年变化模式及其机理。研究发现,SUHII全年变化呈现双峰模式,城乡融雪时间的差异和乡村植被的荣枯是这一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指出,在进行不同城市SUHII对比评价时,需考虑乡村参照景观差异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为城市热环境的评价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第一作者:彭慰冬    通讯作者:陈爽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s.2024.105804

★★★

《建筑单体屋顶和外墙光伏潜力多维度评估》

梁涵玮副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董亮教授合作在Applied EnergyIF: 10.1发文,融合建筑数据、太阳辐射数据及POI(兴趣点)数据,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光伏潜力评估系统。该系统综合物理、地理和技术三大维度,通过运用Perez模型计算太阳能辐射、Hillshade分析模拟阴影效果,以及Ladybug工具进行立面遮挡的精细模拟,实现了对香港地区建筑单体屋顶和外墙光伏潜力的全面剖析。此评估系统不仅揭示了香港建筑光伏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而且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全球绿色能源的推广与应用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一作者:梁涵玮   通讯作者:董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energy.2024.12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