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子专题“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的影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半球典型地区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理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2022年5月12日至8月12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科考队,先后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那曲市(安多县)、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格吉县和日土县)以及新疆和田地区喀喇昆仑-西昆仑山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多年冻土科学考察工作,圆满完成前三年的所有野外科考工作。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以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属于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也是多年冻土及其环境效应监测和研究的空白区。5月20日至6月20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四单位30余人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前往保护区北部的阿雅克库木湖流域开展多年冻土和地下冰调查。本次科学考察共完成钻孔17个,累计钻探进尺达320米,采集岩土样本、表层土壤样本、冰/水样本等各类样本共计3000余件;完成探地雷达剖面20公里,瞬变电磁测点近150个,无人机地表影像资料27.4G。在综合考虑流域气候和冻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在阿雅克库木湖流域东部建立首个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对近地表综合气象要素、活动层水热参数、冻土热状况开展长期定位监测。本次科考获取了大量区域冻土本底特征资料,拓展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监测网络,可为区域气候与冰冻圈变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等多领域提供科学服务与数据支持。
赵林教授亲赴野外现场指导科学考察工作
阿尔金山冻土科考队部分队员合影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新建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
6月23日至7月14日,在完成阿尔金地区的科考工作之后,科考队员经青海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前往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色林错流域扎加藏布上游地区开展进一步科学考察工作。对我校2020年在该地区建立的首个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进行设备更新、数据采集和场地维护,并新布设了4套钻孔地温自动监测系统;同时,沿途完成了青藏公路沿线地表形变常规观测、土壤样品采集和参数测量等工作,共收集表层土壤样品100余个。
青藏公路沿线开展地表形变测量
科考队员在西藏安多县曲亚塘保护站
7月16日至7月29日,联合科考队又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展开了冻土冻融灾害考察工作,通过钻探、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及遥感等手段,详细勘察了该地区岛状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和发育特征,并初步查明了当地场镇冻土冻融灾害的成因,为当地政府建设项目规划与选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7月30日至8月12日,科考队沿阿里中线以及新藏线,分别对冈底斯山区和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冻土地温数据采集和观测场地的维护工作。结合遥感影像资料,科考队记录了沿线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河湖水系分布等信息,为揭示多元环境要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以及区域冻土冻融灾害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次考察共取得了土壤样品600余件,探地雷达剖面长度15公里,瞬变电磁探测点170余个,观测得到冻土温度及土壤水分观测数据200余条,并获取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为相关科研项目的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考队员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野外勘察现场
受冻土冻融影响的房屋
本次系列科学考察工作总耗时三个月,跨越了青海、西藏、新疆三个省级行政区,总行程超过1.5万公里。科考队员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克服了高寒缺氧、补给不足、路况恶劣、疫情影响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此次系列考察任务。本次科考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土壤样品数据以及野外调查和观测资料,新建了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1个,新布设钻孔地温定位观测点23个,安装冻土地温及活动层自动观测设备5套,极大拓展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野外观测体系,为我校后续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及其环境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钻孔编目与岩心取样
基于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冻土勘察
活动层和表层土壤样本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