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学子与中科院专家深入藏区开展青藏高原二次科考
发布日期:2024-10-25 浏览次数:10 作者:张建国、濮天昱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随着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的深入进行,2024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彭佳杰、刘灵杰、李梦奇、濮天昱、张建国等5位同学,怀揣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与敬畏,踏上了神秘而壮丽的青藏高原。他们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紧密合作,深入羌塘、阿里及阿尔金山无人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我校地科院研究生与联合单位共同开展野外工作 面对高原严寒与酷暑交织的极端气候,以及高寒缺氧、道路崎岖不平、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这群学生科考队员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与毅力。在高原上,他们不仅要面对刺骨的寒风和刺眼的阳光,还要应对缺氧、高反等生理挑战。然而,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坚定的探索决心。 团队在野外的居住环境 在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深度参与了打钻作业、仪器安装、数据收集等野外工作。面临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坚硬的岩石层,每一次土样钻取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精力,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学们成功钻取了一系列珍贵的土壤与冰芯样本。这些样本记录了高原气候变化的珍贵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变规律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在土壤剖面样本获取方面,同学们同样展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出色的专业素养。他们需要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徒步前行,寻找合适的取土点。在取样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克服地形的困难,还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土壤成分与性质进行细致分析,来揭示高原土壤演化的历史脉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团队在严寒环境下进行钻孔、剖切、记录并采集土样 此外,同学们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航拍和电法勘探技术,对无人区的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的探测与记录。在高原上操作这些设备并非易事,但他们借鉴资深队员的经验,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完成了这些任务,并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专家们学习,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团队进行无人机地形勘测与电法勘探 在科考过程中,同学们还亲手安装了数据采集仪器和测温设备。这些设备将长期监测高原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动态,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尽管在高原上安装这些设备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同学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专业的技能,成功完成了这些任务,并与合作单位的专家们共同确保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团队协力安装测温设备 此次青藏高原二次科考之旅,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积累了属于他们的独特而珍贵的高原野外工作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年轻一代的担当与作为,为我国青藏高原科研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将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我校地科院学子在羌塘无人区合影留念 团队完成任务,顺利返回格尔木藏北高原冰冻圈野外观测站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