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环藏北野外科学考察记录
发布日期:2021-09-09  浏览次数:1637  作者:李智斌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2021728日,我和师弟殷路辉前往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考队员们会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藏北高原多年冻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这次野外科考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子专题《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的影响》的科研任务,进行藏北多年冻土区野外资料的调研和样本数据的收集。考察地区包括:藏北109国道沿线、西藏那曲和阿里地区、新疆和田地区。


出发前科考队在中科院格尔木站合影

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出发向南20公里就进入了昆仑山区,随着海拔不断攀升,雄浑壮阔的层层山峦映入眼帘。在离开格尔木行驶约150多公里后,我们到达了此行的第一个考察点:海拔约4300m的西大滩观测站。下车的瞬间,附近玉珠峰雪山吹来的阵阵寒风,迅速将我们从炎炎夏日毫无过渡的转换至凛凛寒冬。气温从格尔木的25℃骤降至此地的5℃,众人纷纷哆嗦着迅速裹上羽绒服,还调侃着:我们在三伏天穿上了羽绒服!



土壤样品采集和数据收集

温度骤降可以靠羽绒服来防护,而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强烈不适却难以摆脱,只能硬扛。受到持续的阴雨和高原反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野外考察第一周的进度缓慢,只基本完成了藏北109国道沿线观测点的地温数据采集和土壤水分测量的工作。

唐古拉山站点的野外工作不仅让我们新奇、兴奋,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在专注工作的我们的身上、头上和手上,真的很疼,也很冷。冰雹砸在车顶,发出密集的噼噼啪啪声。坑坑洼洼的 “弹坑路”是多年冻土和冻融作用的结果,坐在车里的我们被颠簸的眼冒金星。我在惊叹的同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到失落的是辛苦收集的十几个土壤样品被颠翻了。这也让我反思了这段时间工作上的不足,意识到在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样品再次损坏。如此珍贵的样品,可一个都不能少!


 


在冰雹中完成剩下的工作

离开唐古拉站点之后,我们从109国道转入了317国道,进入西藏阿里地区。沿途晴朗的好天气驱散了之前连绵阴雨天的阴霾,司机师傅不禁感叹:我们终于看到了光明!与之前的工作不同,在阿里地区的主要工作是对我们团队2010年建立的观测点进行观测和维护,我们需要将测温探头放入钻孔之中,等待两小时再进行数据读取,所以我们几乎都是在赶路和等待中度过。在阿里地区的工作,常常需要深入无人区近百公里,因此早饭和午饭往往在考察途中顺便解决,经常豆干配面包就是一顿饭。印象中最让我开心的午餐是一次等待数据的过程中煮了一碗热腾腾的泡面,喝上一口热汤的瞬间心里有了大大的满足感。


  


野外吃饭

同行的师兄俨然已经是老野外了,遍布整个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100余个观测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听师兄说,以往藏区都是土路,进了村子基本失联,而且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更别谈住宿。而现在,哪怕是距离镇子200公里的村庄都铺上了柏油路,不仅有手机信号,还开了不少饭馆和招待所。这让我意识到党和国家扶贫力度之大,贯彻落实之彻底,也让我想到在那些我看不到的地方,曾经有多少基层干部深入到如此荒凉的无人之地,帮助当地的牧民们脱贫。有多少基建人员奉献了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至拉萨,与藏族同胞共同欢度庆典,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地区在这几十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较第一次综合科考,丰富的物质条件、团结紧密的民族感情,都见证着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彰显着党的领导力量。得益于此,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藏区完善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给科研工作带来的便利。原定两个星期的工作计划只花费了九天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明媚的心情欣赏沿途美景。

 

沿途景色


   挖出陷入泥泞中的车辆是青藏高原科考队员的基本技能。在改则县珠玛日村附近,我们的越野车也陷入了水中,看着汽车排气管在水中不停冒泡,我和师弟都不知所措。就在我们一筹莫展,准备在野外过夜时,两位骑着摩托车驶来的藏族同袍协助我们脱离了困境。当我们向他们说明情况后,他们回到遥远的村庄叫来了村主人和一些朋友帮助我们拖车。忙活了两个小时后终于把车从水里拉了出来!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天色昏沉,在村民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便跟着他们一块回村,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晚饭。感谢你们,热情的珠玛日村村民们!


 

               陷车             在珠玛日村的晚饭

此次科考的第三个考察区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与之前的青藏考察区相比,该地区气候明显干旱许多,我们在苍茫群山中穿行。路难走,山里也没有手机信号,但众人本着“只要不陷车,一切都好说”的信念坚持着。科考队员们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两天,终于顺利完成了该地区的野外工作任务。

返程沿新藏公路(219国道)向北,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爬上了一个又一个陡峭的山坡,经过一个又一个达坂(山顶隘口)。行驶中车辆两侧深不见底的山谷似乎能够将整个车辆吞噬一样,让我们一次次体验到了心提到嗓子眼是什么样的感觉。山顶上一块镌刻着“用忠诚守卫天路”的巨石让我们热血沸腾。经历了在绝壁穿行的感觉后,才能感知当时筑路工人付出的艰辛乃至于生命。谨向筑路大军致以崇高敬意!而这个地区还驻扎着守护边疆的将士,他们用热血和忠勇保卫着祖国的寸寸山河。


库地达坂

之后,科考队穿过重山,到达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又历时四天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于828日回到青海省格尔木市,结束本次的科考工作。

  本次科学考察完成了127个位点的土壤水分测量,采集表层土壤水分数据334个,土壤样品60余个,检查了藏北高原目前所有钻孔的完好度情况,并且对39个完好的钻孔进行温度测量;此外还获取了考察区域的地形地貌信息。本次科考获取了大量的样品数据以及观测资料,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将为后续开展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科考路径轨迹及采样点分布图(殷路辉制)

此次科考是继2019年的环线科考之后对该线路的又一次多年冻土考察。科学考察队在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连续工作28天,克服了高寒、缺氧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一路上有苦有乐,有忧有喜,最终顺利完成了本次野外科学考察工作任务。此外,我们还收获了更宝贵的精神食粮,那就是一路走来不时出现在青藏公路道路两旁,现在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脑海中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高原工作精神。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工作条件艰苦、我们的身体感到疲惫不堪时,高原精神总会时时激励我们继续向前,继续坚持。我相信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指引我以更加坚定、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挫折与困难。


胜利合影

此次科考期间也正值国内疫情短暂爆发时期,出行不易,在此也要感谢学校老师和领导们的关心,沿途防疫人员、行政人员及藏区村民们的帮助,让我们此次科学考察能够圆满结束,再次致以崇高敬意!



版权所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025-58731191 邮编:210044

官方微信